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公司动态

ng体育茗茶融合发展茶产业链 促进“安庆茶”走出去

  大地回春,草木葳蕤,清明前后,正是新茶上市的时节。在大别山南麓,安庆市的多个茶场也进入了繁忙的采摘期。作为徽茶两大著名产区之一,安庆有着桐城小花、天柱剑毫、岳西翠兰等多个知名茶叶品牌,不过在合肥以及安庆市以外的茶叶市场,“安庆茶”并不多见。“安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茶叶品质很高,但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也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安庆市农业农村局的相关专家表示,目前该市正深耕“老产业”,发展涉茶新业态,提升茶叶品质,深化茶旅融合发展,打响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安庆茶“走出去”。

  4月10日,在合肥市区的江南茗茶城,车来车往,目前大部分品牌的新茶已经上市。“一直以来,茶城里岳西翠兰有,桐城小花较少,天柱剑毫则更少。”一位在茶城经营多年的店主告诉记者,安庆的茶叶品质很好,但目前在合肥市场上,来自安庆的茶叶品牌不算多。

  虽然在外地市场不多见,但安庆出好茶。安庆茶区位于我国著名茶区之一的大别山南麓,为徽茶两大著名产区之一,茶园多坐落于深山峡谷,海拔多在600~1000米,终年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凉湿润,为生产高品质茶奠定了优越的物质基础,早在唐代就已有盛名。

  安庆茶区主要品类为绿茶,茶叶外形或形似兰花、或神似宝剑。“基本上是‘一县一品’的格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安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海介绍,该市茶园总面积56.67万亩,仅次于黄山与六安,全省排名第三,拥有 “岳西翠兰”“天柱剑毫”“天华谷尖”“桐城小花”“宿松香芽”等名优茶区域品牌,其中以“翠绿鲜活、兰香入味”的“岳西翠兰”更是四次作为国宾礼茶赠送外国元首。

  2023年该市可开采茶园51万亩。虽然种植面积全省排名第三,产量和产值都排在第四。“因为对品质要求高,亩产量都不算高。”黄海坦言,同时也因为知名度不够响亮,价格相对也不算高。

  安庆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为全国名优绿茶适宜区,绿茶占比99%,“名茶多,但茶企小且分散,除了区域公共品牌,还有很多颇受欢迎的本地品牌。”黄海介绍,如潜山的毛毛月、天柱玄月,太湖的二祖禅茶等等,“品牌资源没有得到集聚。”

  黄海告诉记者,安庆茶区的茶叶,基本上自产自销,没有走出省外却也没有库存,在本地已完成了消纳。

  去年秋冬季干旱,今年清明前后气温一直较低,导致茶叶萌芽迟,明前茶鲜叶少,量少、质优、价高。“目前为止,同期相比,干茶价格普遍上涨。”多个茶叶经营户告诉记者,清明前后茶叶的货源量少,直到4月中旬气温上升,鲜叶量才上来了。

  4月2日,主产桐城小花的桐城市康之源家庭农场才开园,而去年开园日期是3月20日。农场负责人崔高升,同时也是桐城市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80后”的他说并不过分追求概念、规模,“茶叶本身的品质才最重要。”

  崔高升自祖爷爷辈开始种茶,家里的茶园已有百年历史,位于桐城小花核心产区双溪村忽皮岭。120亩茶园生产有机绿色茶,目前常住采摘工人50多人,“中等规模,算是适度。”崔高升告诉记者,在全国范围内茶叶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他的重点是提高茶叶品质,因为品控,茶园亩产量不高,“不愁销路。”

  采摘是名优绿茶的难点,有效用工时间只有25天左右,人工紧张,叶片大了就不符合名优绿茶的标准要求,弃茶率高。崔高升在做好名优绿茶品控的同时,利用后期茶叶开发“小花”红茶、珠型绿茶,提高原料利用率,今年开始制作珠型绿茶。

  桐城市现有茶园约6.8万亩,2023年可开采茶园6.5万亩,总产量约700吨,一产产值4.4亿元,综合产值11.4亿元。作为桐城市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高升也分析思考过如何让桐城小花品牌更响。“龙头企业带动不强;用工成本高,产业链短,原料利用率低;缺乏创新营销思路,更缺少创新型人才。”

  为了宣传和推广桐城小花有机茶品牌,崔高升多次赴合肥、上海、杭州、厦门、安庆等地,参加农交会和茶博会,宣传推介绿色小花茶,提高桐城小花茶叶知名度。

  崔高升告诉记者,协会将配合品牌推介宣传,开展培训与技术指导;引导茶农进行低老茶园改造,降低人工成本,加强与科研院所交流协作,提升加工水平、培育乡土人才,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

  崔高升在忙于品控提升桐城小花知名度,安徽恨水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蒋泽艳则忙于选育良种。

  恨水茶业的茶叶种植面积2200余亩,是安庆茶区的种植大户,产品包括有天柱剑毫、天柱云雾等。“安庆茶区植被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茶叶生长,汤色清亮,香味悠长。”蒋泽艳介绍,由于种植规模都不大,管理精细,所以安庆茶区的茶叶品质普遍较高,同时也受限于规模小、散,市场拘于在本地,对外开拓不足,宣传力度不够。

  早在2016年,恨水茶业开始制作恨水红茶,2010年制作青茶,茶叶品质高,并不愁销路。“其实也想走出去ng体育。”蒋泽艳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长三角。他认为“走出去”的举措之一就是打造差异化、高品质的茶叶。他的茶园是安徽最大的单个有机茶基地。

  茶叶专业毕业的蒋泽艳利用20年的时间选育出了良种“皖茶10号”,“2020年农业农村部认证为‘国家级良种’,今年将开始大力发展。”据介绍,目前我省茶树老新品种仅约20余种,其中新品种仅约10余种。

  蒋泽艳对安庆茶叶非常有信心,他告诉记者,皖茶10号将能提高安徽高端茶的品质,成为安庆茶叶新的增长点,“安庆能做出更好的茶叶品牌。”

  缺乏龙头企业引领,茶叶企业普遍“小”、“散”,“这是特色,也是短板,企业规模小,管理精细到位,主要生产前期名优绿茶,夏茶秋茶少,以至于总产值不高。”黄海介绍,由于规模不大,品牌资源集聚不明显,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品牌的消费者认知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知名度低。

  近年来,安庆市也从升级茶园、提升品质、发展茶旅融合等多方面入手,推动茶产业振兴。

  “当务之急是要提高茶树鲜叶的下树率,鼓励茶企前期做好名优绿茶,后期适当开发红茶、颗粒形绿茶。”黄海介绍,该市还将完善桐城小花等区域公用品牌茶叶产品标准和加工标准,鼓励茶企在省外开设品牌店,通过带货直播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近几年安庆市还持续支持企业创意茶文化作品、开发茶旅游商品,积极培育茶园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茶文化康养、茶产品购物等茶旅新业态,推动茶业融入“旅游+”链条。

  崔高升在2017年开始谋划“合作社+农户+茶园+茶家乐”,建起了民宿客房,开展体验式采摘和休闲观光服务。蒋泽艳也在基地建起了民宿,作为潜山市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他和同行们也在谋划茶文化旅游路线,增加游客的茶文化体验。

  茶产业是大别山传统的特色作物,也是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据介绍,安庆市茶产业相关就业人员约40万-50万。

  崔高升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6个村民组百余户村民种植茶叶1000亩,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协助茶农物资采购;蒋泽艳自2000年开始育苗接近1亿株,不仅是优惠供应,还免费发放茶苗500万株,助力村民致富:“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茶产业可以说是山区振兴的首要产业。”

  大地回春,草木葳蕤,清明前后,正是新茶上市的时节。在大别山南麓,安庆市的多个茶场也进入了繁忙的采摘期。作为徽茶两大著名产区之一,安庆有着桐城小花、天柱剑毫、岳西翠兰等多个知名茶叶品牌,不过在合肥以及安庆市以外的茶叶市场,“安庆茶”并不多见。“安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茶叶品质很高,但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也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安庆市农业农村局的相关专家表示,目前该市正深耕“老产业”,发展涉茶新业态,提升茶叶品质,深化茶旅融合发展,打响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安庆茶“走出去”。

  4月10日,在合肥市区的江南茗茶城,车来车往,目前大部分品牌的新茶已经上市。“一直以来,茶城里岳西翠兰有,桐城小花较少,天柱剑毫则更少。”一位在茶城经营多年的店主告诉记者,安庆的茶叶品质很好,但目前在合肥市场上,来自安庆的茶叶品牌不算多。

  虽然在外地市场不多见,但安庆出好茶。安庆茶区位于我国著名茶区之一的大别山南麓,为徽茶两大著名产区之一,茶园多坐落于深山峡谷,海拔多在600~1000米,终年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凉湿润,为生产高品质茶奠定了优越的物质基础,早在唐代就已有盛名。

  安庆茶区主要品类为绿茶,茶叶外形或形似兰花茗茶、或神似宝剑。“基本上是‘一县一品’的格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安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海介绍,该市茶园总面积56.67万亩,仅次于黄山与六安,全省排名第三,拥有 “岳西翠兰”“天柱剑毫”“天华谷尖”“桐城小花”“宿松香芽”等名优茶区域品牌,其中以“翠绿鲜活、兰香入味”的“岳西翠兰”更是四次作为国宾礼茶赠送外国元首。

  2023年该市可开采茶园51万亩。虽然种植面积全省排名第三,产量和产值都排在第四。“因为对品质要求高,亩产量都不算高。”黄海坦言,同时也因为知名度不够响亮,价格相对也不算高。

  安庆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为全国名优绿茶适宜区,绿茶占比99%,“名茶多,但茶企小且分散,除了区域公共品牌,还有很多颇受欢迎的本地品牌。”黄海介绍,如潜山的毛毛月、天柱玄月,太湖的二祖禅茶等等,“品牌资源没有得到集聚。”

  黄海告诉记者,安庆茶ng体育区的茶叶,基本上自产自销,没有走出省外却也没有库存,在本地已完成了消纳。

  去年秋冬季干旱,今年清明前后气温一直较低,导致茶叶萌芽迟,明前茶鲜叶少,量少、质优、价高。“目前为止,同期相比,干茶价格普遍上涨。”多个茶叶经营户告诉记者,清明前后茶叶的货源量少ng体育,直到4月中旬气温上升,鲜叶量才上来了。

  4月2日,主产桐城小花的桐城市康之源家庭农场才开园,而去年开园日期是3月20日。农场负责人崔高升,同时也是桐城市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80后”的他说并不过分追求概念、规模,“茶叶本身的品质才最重要。”

  崔高升自祖爷爷辈开始种茶,家里的茶园已有百年历史,位于桐城小花核心产区双溪村忽皮岭。120亩茶园生产有机绿色茶,目前常住采摘工人50多人,“中等规模,算是适度。”崔高升告诉记者,在全国范围内茶叶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他的重点是提高茶叶品质,因为品控,茶园亩产量不高,“不愁销路。”

  采摘是名优绿茶的难点,有效用工时间只有25天左右,人工紧张,叶片大了就不符合名优绿茶的标准要求,弃茶率高。崔高升在做好名优绿茶品控的同时,利用后期茶叶开发“小花”红茶、珠型绿茶,提高原料利用率,今年开始制作珠型绿茶。

  桐城市现有茶园约6.8万亩,2023年可开采茶园6.5万亩,总产量约700吨,一产产值4.4亿元,综合产值11.4亿元。作为桐城市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高升也分析思考过如何让桐城小花品牌更响。“龙头企业带动不强;用工成本高,产业链短,原料利用率低;缺乏创新营销思路,更缺少创新型人才。”

  为了宣传和推广桐城小花有机茶品牌,崔高升多次赴合肥、上海、杭州、厦门、安庆等地,参加农交会和茶博会,宣传推介绿色小花茶,提高桐城小花茶叶知名度。

  崔高升告诉记者,协会将配合品牌推介宣传,开展培训与技术指导;引导茶农进行低老茶园改造,降低人工成本,加强与科研院所交流协作,提升加工水平、培育乡土人才,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

  崔高升在忙于品控提升桐城小花知名度,安徽恨水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蒋泽艳则忙于选育良种。

  恨水茶业的茶叶种植面积2200余亩,是安庆茶区的种植大户,产品包括有天柱剑毫、天柱云雾等。“安庆茶区植被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茶叶生长,汤色清亮,香味悠长。”蒋泽艳介绍,由于种植规模都不大,管理精细,所以安庆茶区的茶叶品质普遍较高,同时也受限于规模小、散,市场拘于在本地,对外开拓不足,宣传力度不够。

  早在2016年,恨水茶业开始制作恨水红茶,2010年制作青茶,茶叶品质高,并不愁销路。“其实也想走出去。”蒋泽艳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长三角。他认为“走出去”的举措之一就是打造差异化、高品质的茶叶。他的茶园是安徽最大的单个有机茶基地。

  茶叶专业毕业的蒋泽艳利用20年的时间选育出了良种“皖茶10号”,“2020年农业农村部认证为‘国家级良种’,今年将开始大力发展。”据介绍,目前我省茶树老新品种仅约20余种,其中新品种仅约10余种。

  蒋泽艳对安庆茶叶非常有信心,他告诉记者,皖茶10号将能提高安徽高端茶的品质,成为安庆茶叶新的增长点,“安庆能做出更好的茶叶品牌。”

  缺乏龙头企业引领,茶叶企业普遍“小”、“散”,“这是特色,也是短板,企业规模小,管理精细到位,主要生产前期名优绿茶,夏茶秋茶少,以至于总产值不高。”黄海介绍,由于规模不大,品牌资源集聚不明显,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品牌的消费者认知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知名度低。

  近年来,安庆市也从升级茶园、提升品质、发展茶旅融合等多方面入手,推动茶产业振兴。

  “当务之急是要提高茶树鲜叶的下树率,鼓励茶企前期做好名优绿茶,后期适当开发红茶、颗粒形绿茶。”黄海介绍,该市还将完善桐城小花等区域公用品牌茶叶产品标准和加工标准,鼓励茶企在省外开设品牌店,通过带货直播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近几年安庆市还持续支持企业创意茶文化作品、开发茶旅游商品,积极培育茶园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茶文化康养、茶产品购物等茶旅新业态,推动茶业融入“旅游+”链条。

  崔高升在2017年开始谋划“合作社+农户+茶园+茶家乐”,建起了民宿客房,开展体验式采摘和休闲观光服务。蒋泽艳也在基地建起了民宿,作为潜山市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他和同行们也在谋划茶文化旅游路线,增加游客的茶文化体验。

  茶产业是大别山传统的特色作物,也是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据介绍,安庆市茶产业相关就业人员约40万-50万。

  崔高升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6个村民组百余户村民种植茶叶1000亩,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协助茶农物资采购;蒋泽艳自2000年开始育苗接近1亿株,不仅是优惠供应,还免费发放茶苗500万株,助力村民致富:“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茶产业可以说是山区振兴的首要产业。”

  大地回春,草木葳蕤,清明前后,正是新茶上市的时节。在大别山南麓,安庆市的多个茶场也进入了繁忙的采摘期。作为徽茶两大著名产区之一,安庆有着桐城小花、天柱剑毫、岳西翠兰等多个知名茶叶品牌,不过在合肥以及安庆市以外的茶叶市场,“安庆茶”并不多见。“安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茶叶品质很高,但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也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安庆市农业农村局的相关专家表示,目前该市正深耕“老产业”,发展涉茶新业态,提升茶叶品质,深化茶旅融合发展,打响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安庆茶“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