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3月10日漳州消息 茶是華人的重要飲品之一,從“以茶會友”、“茶余飯後”等成語足見茶在華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標有各種品牌茗茶的茶店滿布大街小巷。而在扎堆的“茗茶”店中,白底綠字、清雅大方的“天福茗茶”招牌出現率最高,也最為人熟知。不過很少有人知道“茗茶”兩個字的由來和意義。事實上,正是臺灣南投人李瑞河率先使用並推廣了“茗茶”這兩個字,他説“茗茶”意為“專業的茶”。也正是憑著這份對茶的專業和熱愛,李瑞河在大陸開創了一個茶産業“巨無霸”——天福集團。
來自臺灣植茶世家的李瑞河先生今年已經74歲了,1993年他在福建漳州市漳浦縣盤陀鎮創辦了天福集團,經過十多年的經營發展,到2008年2月中旬,天福在大陸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開辦了直營店,總計超過780家,企業經營範圍也以茶葉為中心多向延伸,成長為一家融茶葉種植、生産、銷售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另外,天福還擁有位於漳浦的廈門汕頭高速公路服務區,是目前為止臺商在大陸投資的唯一一家高速公路服務區,也是全球最大的一個。不僅如此,天福集團還致力傳播茶文化,分別在漳浦和成都開設了天福茶博物館,以生動的圖片和實物向人們講述茶的歷史故事和茶的製作工藝。
2007年9月份,天福茶學院開始招生入學NG体育,培養茶專業人才。作為世界上第一家茶專業院校,李瑞河成就了自己投資大陸以來最得意的作品。
説起投資大陸的經歷,李瑞河的故事頗具傳奇色彩。1990年李瑞河在臺灣經營的天仁集團遭遇危機, 1993年年近花甲的他憑藉著在友人中的良好信譽和口碑,籌集資金來到了自己的祖籍地漳州漳浦,開創了自己事業的高峰。
談到當年投資漳浦的原因,李瑞河給出了非常“專業”的解釋。他説,除了語言相通、風俗相似的原因之外,與大陸其他地方相比,福建是重要的茶基地。大陸其他地方的茶産地各有特點,如浙江、安徽主要是産綠茶、雲南主産普洱茶、四川主産綠茶,而福建則擁有種植不同茶種的有利條件,其中95%的烏龍茶來自福建,而漳浦更是位於福建産茶區的中心位置。此外,當地政府對天福的投資也相當支援,一開始劃給天福100畝土地。事實上,李瑞河開始大陸投資,並不只是從事茶葉的生産和銷售。利用這100畝的土地,李瑞河除了投資工廠外,還開了餐廳、加油站、高速路服務區、溫泉區等。李老笑説,這叫“以茶會友”,體現了閩南人“奉茶”(注:請別人喝茶)的純樸風俗。
從開始在大陸投資以來,天福集團的發展一直比較順利,在打好根基有心進一步發展時,天福起初遇到了一些政策性難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由於剛開始臺商不能經營第三産業,所以天福不能在大陸開零售店和連鎖店;産品無法直接外銷茗茶,需要向大陸相關部門申請外銷配額。李瑞河笑著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們採取借大陸“人頭”的辦法來開辦零售店和連鎖店,同時及時轉變策略,擴大內銷市場。
此外,對於天福集團企業的發展需求,當地縣、市、省政府等都給予了很大的重視,他的投資甚至被臺辦列為特定對象。李瑞河特別提到,1999年在漳浦建立的廈(門)汕(頭)高速公路服務區就是經過福建省政府特批的,這也是目前為止臺商在大陸投資的唯一一個高速公路服務區。
“不過,現在不用再借人頭了”,李老笑著説,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和成熟,各項政策也在不斷修改。如今茶葉外銷已不再需要向大陸茶葉總公司申請外銷配額,而2006年開始,臺商也已經被允許經營連鎖店了。
出於對茶的熱愛,在茶葉生産和銷售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李瑞河于2002和2004年分別在漳浦和成都建立了天福茶博物館,主要是以圖片和實物展示的方式,向參觀者講述茶的歷史,包括茶道的介紹和制茶的過程。遊客在漳浦茶博物院還可以欣賞到充滿民族風味、由天福人自編自導的茶道舞蹈表演。同時,2007年9月份,李瑞河先生投資2億元人民幣的天福茶學院也正式開學,該學院是世界首家茶專業院校,設有分工細緻的茶專業課程,主要招收漳浦當地農村子女,打造茶業“黃埔”。
對未來企業的發展,李瑞河躊躇滿志。他説,天福還將繼續增開茶葉直營店,爭取到2010年將這個數字由目前的780左右提高到1000,同時擁有2000家的加盟店和合作店。
數字簡單但意義深遠。李瑞河説,目前世界每人平均年飲茶量最多的國家是利比亞,約為2000克,臺灣地區和日本都為1300克左右NG体育,他希望將大陸的這個數字由目前的300克提高到1500克,超過臺灣地區和日本。“李瑞河再活十年就可以做到”。李瑞河對此笑著説。
李瑞河致力於提高大陸民眾的每人平均飲茶量,不僅僅是出於本人對茶的熱愛,更重要的是他堅信,茶不只是和平的飲料,更是健康的物品。而這也是未來天福集團努力的方向之一NG体育。據介紹,目前天福集團在依託天福茶學院教育和科研的基礎上,已經成立了天美仕生物科技中心,將充分展開對茶的營養和功效的研究,全面利用生物科技,提取茶葉中相關成分,開發更多茶的衍生健康用品,讓茶不只是作為飲品,更可以是食品,甚至是美容品。
對近20年的大陸創業史,74歲的李瑞河很安慰,除了企業成功經營帶來的“盆滿缽滿”外,李瑞河在大陸實現了自己在臺灣所沒有實現的夢想:開辦茶博物院、創辦茶專業院校,這是最重要的。成功經營展示出來的那些數字只是看得見的成就,而天福集團對大陸茶界的貢獻,業界用“托起夕陽變朝陽”來形容。
茶是中國老百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日常飲品,茶葉的生産和銷售也已經有3000年的歷史了,正是這種熟悉,使得人們忽視了茶文化的內涵。許多茶店佔一個店面、擺上茶葉就開張了,不講究相配套的擺設和用具,更忽視了對茶和茶道本身的文化包裝。這種忽視茶葉文化內涵的經營方式,導致茶文化的地位下降,而茶廠也倒閉不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有著千年曆史的茶行業被認為是“夕陽産業”。
秉承著對茶的衷心熱愛和專業造詣,天福集團通過對茶品用心而細緻的外在包裝,以及建立在各種有形包裝上的茶文化的“無形宣傳”,不僅提高了茶的經濟價值,而且還傳播了茶文化,提升了茶在人們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用茶文化提升茶的真正價值,天福有很多的成功經驗:茶具設計要古雅,茶品包裝需優雅、茶室裝修重淡雅,以及茶道人員的著裝、禮儀、微笑、動作等多方面要講究等,使茶這個老行業增加了傳統新意,煥發了文化古韻,讓這個産業呈現了新活力、新氣象。而由天福引領的茶葉新風尚也很快在茶行業傳播開來,成為了引導茶行業潮流的“先驅”。而正是這種風潮讓茶産業從“夕陽産業”一躍成為“錢”景無限的“朝陽産業”。在這個重大的行業前景轉變中,恰恰是天福“托起夕陽變朝陽”。
如今,無論是在繁華的城市中心,還是在安靜的清幽小鎮,只要走進茶店,大都環境清幽怡人,裝修樸素大方,給人以寧靜、淡雅而古樸的恬適感。與此同時,茶也成為了國人走親訪友常選的禮物之一,對茶的選擇和了解更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塑造個人品牌和形象的一個方面。茶已不僅僅是老百姓的日常飲品,更成為了國人的品味符號和文化象徵。
作為引導了茶産業“夕陽變朝陽”的天福集團的掌門人,李瑞河宣傳推廣茶文化的努力仍將繼續。走進到處洋溢著清脆樂聲的漳浦天福茶博物館,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由李瑞河設計的一幅雕像,名為“薪火相傳,繼往開來”。雕像上一頭老馬正領著一頭小馬拉著馬車,而執鞭的老人家正在把手中的馬鞭交給旁邊的兒子,馬車上裝載的則是滿滿一車的茶葉。雕像寓意鮮明,李瑞河期待茶産業薪火相傳的美好展望一目了然。
李瑞河高興地説,自己的三個孩子都對茶事業感興趣,其中一個正經營著天福在廈門的業務。除此之外,天福茶學院也將培養出成千上萬個對茶了解、理解和熟悉的“愛茶人”。有了這些後來人, 21世紀將是中國茶的世紀。19世紀英國紅茶壟斷世界、20世紀美國可樂風靡全球,而21世紀,世界將飲用著中國生産的“和平飲料”,掀起一股“哈中國”風,李瑞河自信滿滿地説。
事業的成功讓74歲的李老談起這些未來時充滿了自信的微笑,胸中滿溢豪情壯志NG体育。他説,在大陸幹一年等於在臺灣幹五年,以前在臺灣秉持的理想是“立足臺灣、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來到大陸後心願已經改成“根植福建、香傳全國,放眼世界“了。
的確,花甲之年來到大陸發展的李瑞河不只帶來了臺灣先進的茶技術,帶來了“茗茶”的美名,還引領了茶産業整個領域的變革。通過近20年兢兢業業的努力,李瑞河獲得了“世界茶王”的美譽,這不僅因為他的天福集團在兩岸和世界上的優異業績表現,更在於他在大陸所投資建設的茶博物院、茶學院而傳播的茶文化將永遠根植大陸,讓更多的人可以從這裡領略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這毫無疑問就是作為“愛茶人”李瑞河最大的欣慰。
“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難有成功之時”,這是李瑞河最喜歡的孫中山的一句名言,帶著這樣的信念,經歷不斷的歷練,李瑞河開拓茶山道,行走兩岸間;品味茗茶香,愉悅山河中。(徐麗麟)
李瑞河,1935年12月10日出生於臺灣省南投植茶世家,1953年創立臺灣天仁集團茗茶,1993年,赴大陸開拓天福集團,培育了天仁茗茶、天福茗茶兩大世界知名品牌,其中,天仁茗茶現為兩岸首家茶業股票上市公司。而大陸的天福集團現有9家生産工廠,715家直營連鎖店,還建立了位於漳州的全球最大茶博物院、位於福建廈(廈門)汕(汕頭)高速公路天福服務區的全球最大高速公路服務區,還有位於四川的天福茶博物院第一分館。此外,李瑞河創辦的天福茶學院為全球首家茶專業院校。李瑞河因此被譽為“世界茶王”、“兩岸茶王”,現代中國茶文化創始者。在今年9月出版的、由漳州市有關方面主持編纂的《漳州百年百傑》傳記冊中,李瑞河同張克輝、連戰、連橫等一同入選。
电话:400-123-4567
传 真:+86-123-4567
手 机:13800000000
邮 箱:www.hasphb.com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